編者按:說到中國古代鎧甲,最有名的莫過於隋唐的明光鎧和宋代的步人甲了。而相對於連形制都沒能被確定的明光鎧,步人甲的記載還是比較詳細的。那麼,步人甲到底是什麼樣的甲?真的如很多網友認為的是中國鎧甲的最高峰嗎?
步人甲在《武經總要》里就有記載:其制有甲身,上綴披膊,下屬吊腿,首則兜鍪(dou mou)頓項。也就是說步人甲分成三部分:頭部,軀幹還有下肢。 先說頭部,在冷兵器時代,那些地方最容易受傷?必然是頭部,所以作為重裝甲的步人甲,頭盔是少不了的。
▲《武經總要》記錄的步人甲頭盔
而且,步人甲的頭盔是帶有頓項的,即保護頸部的甲片。所以步人甲的頭盔,不光保護頭部,還保護頸部。處頭頸外,軀幹也是重點防禦的部位。歷史上,很多輕裝士兵,即使沒有盔甲,也要弄個防箭的皮笠子,再弄個盾牌。很多中裝士兵,則會放棄四肢的防護,專註頭部和軀幹。
而從步人甲的身甲插圖來看,步人甲身甲上半部,打開像一個山字形。其中間的部分有四根帶子,兩側各有兩個圓環,兩側也有兩根帶子。很明顯四根帶子是肩帶,因為盔甲很重,直接用兩根肩帶會很勒,所以用了四根肩帶,可以減小壓強。腰部的兩根帶子,負責腰部的固定,緩解肩部的壓力,畢竟這種扎甲雖然是編織的,但還是有一定支撐性的。至於腿部的防護,則靠甲裙。其可以根據需求,決定是防護到膝蓋還是腳踝部位。甲裙雖然有縫隙,但是可以參看下圖,用腰部護甲蓋住。基本上,這套甲在頭頸軀幹算得上密不透風了。
▲中興瑞應圖局部
▲穿步人甲士兵復原圖(圖片來自《畫說中國歷代甲胄》)
除了軀幹以外,步人甲在肩部和大臂防護上也進行了充分考慮。因為這兩處是操作武器的發力位置,也是容易被攻擊到的部位。一旦這兩個地方受傷了。基本上就可以退出戰場了。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自然肩膀和手臂也要保護好。中國最晚在春秋晚期就出現了可保護肩部和手臂的盔甲。像曾侯乙墓出土的皮甲,就是肩膀和手臂防護一體的。
▲曾侯乙墓皮甲
而更多的是那種普通的肩甲,並且和身甲是一體的,典型的像兵馬俑。到了東漢的時候,肩部盔甲和軀幹部位盔甲漸漸分離。
尤其是兩檔鎧的出現,使得軀幹、肩部、手臂防護開始獨立發展。而步人甲的肩部和大臂的防護則交給披膊。但是步人甲的披膊很有特點,不像之前那種直接只保護大臂和肩部,而是連前胸後背都覆蓋了。其看起來就像一個短背心一樣。而步人甲身甲上半部正好和披膊有重疊。所以胸口相當於有了兩層盔甲保護。因為披膊開口在前,所以後背的縫隙也被披膊蓋住了。然後在小臂上加副護臂,除了腋下防護無法做到特別完美以外,基本上該有的防護就都有了,當得起密不透風這個詞。
▲兩檔鎧結構示意圖圖片來源:《畫說歷代甲胄》
但是理論是理論,現實是現實。其實因為財力和作戰環境,不少士兵沒有全裝,而是只選擇穿身甲。這和北宋重視弓弩的習慣也有關。當是大部分士兵就像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說的:甲士自來止〔有〕前後掩心,而無副膊,有皮笠子,而無兜鍪,近歲軍中方知帶甲之利。在宋史中,全套步人甲出現也很少,《中興瑞應圖》中也是大部分只是穿了身甲,很少看到完整版步人甲。
所幸隨著宋金戰爭的深入,宋軍漸漸發現重甲的重要性。但是原來的步人甲太重,所以王琪的重達58斤的三色甲,並沒有被採用。宋軍選擇比較輕的版本。《宋史》卷197《兵志》記載「全裝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」。因為太重影響士兵作戰,當時對盔甲的要求,詔勿過五十,。所以從南宋時期的重甲武士像來看,像短背心一樣的披膊已經消失。但是,這其實防護能力上沒差多少。雖然胸口原本的雙層甲變成了單層甲,但這樣確實太增加成本,也是防護力過剩。
更重要的是,宋軍主要依靠城寨弓弩。過重的盔甲反而不利於弓弩的操作。而尤南宋中後期的吳江畢再遇在實戰中發現,單兵被床弩射死概率不大,而在江淮地區盔甲輕便性更重要。加之當時女真軍隊普遍裝備的弓不過七八斗,一般的單層鐵甲就夠用。而女真軍隊的弩軍出現都是後期了。所以畢再遇改造鎧甲,使甲裙長不過膝,去掉甲袖,頭盔也減輕重量,這樣在防護和靈活性上達到一個平衡。但是,全裝重甲也沒有完全淘汰,只是根據作戰需求進行改動。
許多網友在討論古代軍隊的某些裝備時,常出現一些比較片面的觀點:比如純長槍無敵論,重甲無用論以及盔甲越重越好的觀點。所以步人甲,要麼被說成神器,要麼被說成擺設。對此我們再來看看步人甲中,步人的含義。岳飛的《軍馬行次狀》記載:「緣所管步人馬軍在後,難以照會,伏乞指揮將馬軍步人同前行。」這說明了步人就是指步兵,所以步人甲就是給步兵用的甲,《武經總要》里的步人甲,也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步兵防禦理念的體現。但是,理念是一回事,具體需求是另一回事。所以步人甲會根據任務不同,調整重量。
此外,古代戰爭也不是一兩件裝備決定勝負的,南宋軍隊在紹興和議之後表現不佳,不只是裝備理念的問題。拿士兵素質來說吧。開禧北伐前,有官員發現兩萬多人的宋軍中,堪披帶者僅617人,就這跟國足有一拼的體質,就算不穿步人甲,也無法追擊敵人啊!
▲南宋武士
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。主編原廓、作者雙尾貓,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兩萬宋軍披帶僅617人,重量50斤封頂,宋軍有多嫌棄披甲?
編者按:說到中國古代鎧甲,最有名的莫過於隋唐的明光鎧和宋代的步人甲了。而相對於連形制都沒能被確定的明光鎧,步人甲的記載還是比較詳細的。那麼,步人甲到底是什麼樣的甲?真的如很多網友認為的是中國鎧甲的最高峰嗎?
步人甲在《武經總要》里就有記載:其制有甲身,上綴披膊,下屬吊腿,首則兜鍪(dou mou)頓項。也就是說步人甲分成三部分:頭部,軀幹還有下肢。 先說頭部,在冷兵器時代,那些地方最容易受傷?必然是頭部,所以作為重裝甲的步人甲,頭盔是少不了的。
▲《武經總要》記錄的步人甲頭盔
而且,步人甲的頭盔是帶有頓項的,即保護頸部的甲片。所以步人甲的頭盔,不光保護頭部,還保護頸部。處頭頸外,軀幹也是重點防禦的部位。歷史上,很多輕裝士兵,即使沒有盔甲,也要弄個防箭的皮笠子,再弄個盾牌。很多中裝士兵,則會放棄四肢的防護,專註頭部和軀幹。
而從步人甲的身甲插圖來看,步人甲身甲上半部,打開像一個山字形。其中間的部分有四根帶子,兩側各有兩個圓環,兩側也有兩根帶子。很明顯四根帶子是肩帶,因為盔甲很重,直接用兩根肩帶會很勒,所以用了四根肩帶,可以減小壓強。腰部的兩根帶子,負責腰部的固定,緩解肩部的壓力,畢竟這種扎甲雖然是編織的,但還是有一定支撐性的。至於腿部的防護,則靠甲裙。其可以根據需求,決定是防護到膝蓋還是腳踝部位。甲裙雖然有縫隙,但是可以參看下圖,用腰部護甲蓋住。基本上,這套甲在頭頸軀幹算得上密不透風了。
▲中興瑞應圖局部
▲穿步人甲士兵復原圖(圖片來自《畫說中國歷代甲胄》)
除了軀幹以外,步人甲在肩部和大臂防護上也進行了充分考慮。因為這兩處是操作武器的發力位置,也是容易被攻擊到的部位。一旦這兩個地方受傷了。基本上就可以退出戰場了。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自然肩膀和手臂也要保護好。中國最晚在春秋晚期就出現了可保護肩部和手臂的盔甲。像曾侯乙墓出土的皮甲,就是肩膀和手臂防護一體的。
▲曾侯乙墓皮甲
而更多的是那種普通的肩甲,並且和身甲是一體的,典型的像兵馬俑。到了東漢的時候,肩部盔甲和軀幹部位盔甲漸漸分離。
尤其是兩檔鎧的出現,使得軀幹、肩部、手臂防護開始獨立發展。而步人甲的肩部和大臂的防護則交給披膊。但是步人甲的披膊很有特點,不像之前那種直接只保護大臂和肩部,而是連前胸後背都覆蓋了。其看起來就像一個短背心一樣。而步人甲身甲上半部正好和披膊有重疊。所以胸口相當於有了兩層盔甲保護。因為披膊開口在前,所以後背的縫隙也被披膊蓋住了。然後在小臂上加副護臂,除了腋下防護無法做到特別完美以外,基本上該有的防護就都有了,當得起密不透風這個詞。
▲兩檔鎧結構示意圖圖片來源:《畫說歷代甲胄》
但是理論是理論,現實是現實。其實因為財力和作戰環境,不少士兵沒有全裝,而是只選擇穿身甲。這和北宋重視弓弩的習慣也有關。當是大部分士兵就像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說的:甲士自來止〔有〕前後掩心,而無副膊,有皮笠子,而無兜鍪,近歲軍中方知帶甲之利。在宋史中,全套步人甲出現也很少,《中興瑞應圖》中也是大部分只是穿了身甲,很少看到完整版步人甲。
所幸隨著宋金戰爭的深入,宋軍漸漸發現重甲的重要性。但是原來的步人甲太重,所以王琪的重達58斤的三色甲,並沒有被採用。宋軍選擇比較輕的版本。《宋史》卷197《兵志》記載「全裝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」。因為太重影響士兵作戰,當時對盔甲的要求,詔勿過五十,。所以從南宋時期的重甲武士像來看,像短背心一樣的披膊已經消失。但是,這其實防護能力上沒差多少。雖然胸口原本的雙層甲變成了單層甲,但這樣確實太增加成本,也是防護力過剩。
更重要的是,宋軍主要依靠城寨弓弩。過重的盔甲反而不利於弓弩的操作。而尤南宋中後期的吳江畢再遇在實戰中發現,單兵被床弩射死概率不大,而在江淮地區盔甲輕便性更重要。加之當時女真軍隊普遍裝備的弓不過七八斗,一般的單層鐵甲就夠用。而女真軍隊的弩軍出現都是後期了。所以畢再遇改造鎧甲,使甲裙長不過膝,去掉甲袖,頭盔也減輕重量,這樣在防護和靈活性上達到一個平衡。但是,全裝重甲也沒有完全淘汰,只是根據作戰需求進行改動。
許多網友在討論古代軍隊的某些裝備時,常出現一些比較片面的觀點:比如純長槍無敵論,重甲無用論以及盔甲越重越好的觀點。所以步人甲,要麼被說成神器,要麼被說成擺設。對此我們再來看看步人甲中,步人的含義。岳飛的《軍馬行次狀》記載:「緣所管步人馬軍在後,難以照會,伏乞指揮將馬軍步人同前行。」這說明了步人就是指步兵,所以步人甲就是給步兵用的甲,《武經總要》里的步人甲,也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步兵防禦理念的體現。但是,理念是一回事,具體需求是另一回事。所以步人甲會根據任務不同,調整重量。
此外,古代戰爭也不是一兩件裝備決定勝負的,南宋軍隊在紹興和議之後表現不佳,不只是裝備理念的問題。拿士兵素質來說吧。開禧北伐前,有官員發現兩萬多人的宋軍中,堪披帶者僅617人,就這跟國足有一拼的體質,就算不穿步人甲,也無法追擊敵人啊!
▲南宋武士
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。主編原廓、作者雙尾貓,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