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寧,東吳之大將,被後人稱之為江表之虎臣。其人留下來的奇聞迭事也是層出不窮。不過,最為傳神的應該是他的戰死。英雄遲暮的悲哀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,他那頗帶有幾分冤屈的死法更是引人扼腕嘆息。更為世人悲哀的是他的家人的結局。接下來,本文就以三國演義為主,複述甘寧是如何一戰斬殺沙摩柯的,以及甘寧後代的結局如何。甘寧被沙摩柯斬殺歷史背景及其原因由於義弟被殺,荊州被奪,劉備於221年發動了對吳國的復仇之戰——夷陵之戰(猇亭之戰),戰爭前期,蜀軍因是哀兵,復仇心切,勢頭正旺,接連取得大勝。為了確保戰爭完全得勢,劉備還派遣馬良前往五奚蠻夷之處尋求援助。於是就有了蠻王沙摩柯參與了對吳戰爭。雙方正是在猇亭對峙,並且發生了交戰,而此時的甘寧,正因為身體抱恙,而在後方的船中養病。
具體原因
其一甘寧自身的身體已經欠佳。此時在雙方對峙交戰,甘寧都沒有參加作戰,而是在養病。在大敵當前之時,有猛將而不用,這足以見得此時甘寧的身體雖說不至於病入膏肓,但也差不多命不久矣了。
雙方大致於猇亭進行了交戰,剛剛新喪大將的吳軍顯然不會是勢頭正旺的蜀軍的對手。一經交戰,吳軍大敗,一潰千里。既然已經撤到甘寧養病的地方,顯然這場潰退一定是十分慘烈的。面對危局,甘寧不得不披掛上陣,抱著病體參與作戰。顯然,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出來,已經是重病號的甘興霸怎麼會是五溪蠻王沙摩柯的對手呢?很明顯,甘寧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但是他退卻不及,被沙摩柯追上,一箭射到頭部。
這裡,三國演義對此有一段傳神而又略帶幾分英雄末路般的色彩的記載:「寧帶箭而走,到於富池口,坐於大樹之下而死。樹上群鴉數百,圍繞其屍。吳王聞之,哀痛不已,具禮厚葬,立廟祭祀。後人有詩嘆曰:
「吳郡甘興霸,長江錦幔舟。酬君重知已,報友化仇讎。劫寨將輕騎,驅兵飲巨甌。神鴉能顯聖,香火永千秋。」
其二甘寧性格的原因。按理說,身為大將的他身邊應該會有自己的親兵看護,但是從全文敘述來看,並沒有。這點奇怪之處姑且不論,更重要的是,按理講亂軍之中應該會有人還記得甘寧尚在傷病之中,會前往救援。可是並沒有人這麼做。這就是因為甘寧自身的缺點導致「認死理,莽撞」。他不僅僅與大將凌統結下了殺父之仇,還因為違背諾言激怒了呂蒙。
甚至還對孫氏宗親,大將孫皎不敬。這一下子,可算是把同僚,上級,王族給得罪完了。雖說這些人最後都原諒了他,可難免有宵小之輩看不慣,試圖加害於他。這次兵敗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。只要有別有用心之人趁機煽風點火,雖不至於同僚前去殘害甘寧,把他棄之不顧的行為我相信還是會有人能做出來的。到這裡,甘寧之死的過程與分析就寫完了,可是,悲劇仍然在延續。
甘寧後代最終命運誠然甘寧為東吳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,但是人走茶涼的結局還是出現了。在其死後,其子甘瑰按理講憑藉其父的功勞雖說不至於出將入相,好歹也要衣食無憂。未成想,其結局竟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字「以罪徙會稽,無幾死」是什麼罪名?因為什麼逝世?這些都沒有記載。
這是很反常的。因為與甘寧並立列傳的幾個人的後代的記載或是頗為詳實,或是簡明扼要,均不似此沒頭沒尾。那麼,我猜測,甘瑰之死,恐怕沒有那麼簡單。或許就是其昔日之仇人所為。畢竟甘寧為人粗野兇悍,惹得政敵一定不少。
三國志在之後,就再也沒有有關甘寧家人的記載了。後漢書也缺乏對此記敘。想必,若是其家人登台拜將,貴為人臣者,一定不會是此等遭遇吧!這隻能導向一個結果——甘寧後代混得不怎麼樣。若是從相關資料來看,或許其後代還尚且有能擔任太傅,尚書之類重臣,但是個人並未從信史中找到相關記敘,故不為採信。
總結
可憐甘興霸,一生為國操勞,卻只能得到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,宵小之徒,雞鳴狗盜者尊貴不已,重臣名將卻只能泯然於眾人,就憑這種政治生態,如何能與敵國相對?若非陸伯言火燒連營,擊破曹休,暫且化解了危機,恐怕東吳危也。
你是如何看待甘寧的?
歡迎關注,講述三國故事,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。
沙摩柯為何能一戰斬殺甘寧?他死後,家人受到怎樣的待遇
甘寧,東吳之大將,被後人稱之為江表之虎臣。其人留下來的奇聞迭事也是層出不窮。不過,最為傳神的應該是他的戰死。英雄遲暮的悲哀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,他那頗帶有幾分冤屈的死法更是引人扼腕嘆息。更為世人悲哀的是他的家人的結局。接下來,本文就以三國演義為主,複述甘寧是如何一戰斬殺沙摩柯的,以及甘寧後代的結局如何。
甘寧被沙摩柯斬殺歷史背景及其原因
由於義弟被殺,荊州被奪,劉備於221年發動了對吳國的復仇之戰——夷陵之戰(猇亭之戰),戰爭前期,蜀軍因是哀兵,復仇心切,勢頭正旺,接連取得大勝。為了確保戰爭完全得勢,劉備還派遣馬良前往五奚蠻夷之處尋求援助。於是就有了蠻王沙摩柯參與了對吳戰爭。雙方正是在猇亭對峙,並且發生了交戰,而此時的甘寧,正因為身體抱恙,而在後方的船中養病。
具體原因
其一甘寧自身的身體已經欠佳。此時在雙方對峙交戰,甘寧都沒有參加作戰,而是在養病。在大敵當前之時,有猛將而不用,這足以見得此時甘寧的身體雖說不至於病入膏肓,但也差不多命不久矣了。
雙方大致於猇亭進行了交戰,剛剛新喪大將的吳軍顯然不會是勢頭正旺的蜀軍的對手。一經交戰,吳軍大敗,一潰千里。既然已經撤到甘寧養病的地方,顯然這場潰退一定是十分慘烈的。面對危局,甘寧不得不披掛上陣,抱著病體參與作戰。顯然,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出來,已經是重病號的甘興霸怎麼會是五溪蠻王沙摩柯的對手呢?很明顯,甘寧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但是他退卻不及,被沙摩柯追上,一箭射到頭部。
這裡,三國演義對此有一段傳神而又略帶幾分英雄末路般的色彩的記載:「寧帶箭而走,到於富池口,坐於大樹之下而死。樹上群鴉數百,圍繞其屍。吳王聞之,哀痛不已,具禮厚葬,立廟祭祀。後人有詩嘆曰:
「吳郡甘興霸,長江錦幔舟。酬君重知已,報友化仇讎。劫寨將輕騎,驅兵飲巨甌。神鴉能顯聖,香火永千秋。」
其二甘寧性格的原因。按理說,身為大將的他身邊應該會有自己的親兵看護,但是從全文敘述來看,並沒有。這點奇怪之處姑且不論,更重要的是,按理講亂軍之中應該會有人還記得甘寧尚在傷病之中,會前往救援。可是並沒有人這麼做。這就是因為甘寧自身的缺點導致「認死理,莽撞」。他不僅僅與大將凌統結下了殺父之仇,還因為違背諾言激怒了呂蒙。
甚至還對孫氏宗親,大將孫皎不敬。這一下子,可算是把同僚,上級,王族給得罪完了。雖說這些人最後都原諒了他,可難免有宵小之輩看不慣,試圖加害於他。這次兵敗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。只要有別有用心之人趁機煽風點火,雖不至於同僚前去殘害甘寧,把他棄之不顧的行為我相信還是會有人能做出來的。到這裡,甘寧之死的過程與分析就寫完了,可是,悲劇仍然在延續。
甘寧後代最終命運
誠然甘寧為東吳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,但是人走茶涼的結局還是出現了。在其死後,其子甘瑰按理講憑藉其父的功勞雖說不至於出將入相,好歹也要衣食無憂。未成想,其結局竟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字「以罪徙會稽,無幾死」是什麼罪名?因為什麼逝世?這些都沒有記載。
這是很反常的。因為與甘寧並立列傳的幾個人的後代的記載或是頗為詳實,或是簡明扼要,均不似此沒頭沒尾。那麼,我猜測,甘瑰之死,恐怕沒有那麼簡單。或許就是其昔日之仇人所為。畢竟甘寧為人粗野兇悍,惹得政敵一定不少。
三國志在之後,就再也沒有有關甘寧家人的記載了。後漢書也缺乏對此記敘。想必,若是其家人登台拜將,貴為人臣者,一定不會是此等遭遇吧!這隻能導向一個結果——甘寧後代混得不怎麼樣。若是從相關資料來看,或許其後代還尚且有能擔任太傅,尚書之類重臣,但是個人並未從信史中找到相關記敘,故不為採信。
總結
可憐甘興霸,一生為國操勞,卻只能得到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,宵小之徒,雞鳴狗盜者尊貴不已,重臣名將卻只能泯然於眾人,就憑這種政治生態,如何能與敵國相對?若非陸伯言火燒連營,擊破曹休,暫且化解了危機,恐怕東吳危也。
你是如何看待甘寧的?
歡迎關注,講述三國故事,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