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清朝晚期,國家的主力軍隊是滿蒙八旗子弟兵,裝備最為精良,訓練也是較為全面的;其次就是漢軍綠營兵,人數雖然眾多的,但是武器裝備較差;最後就是各地的團練、鄉勇等。1852年,太平天國兵出廣西,進行北伐,但是清廷深感八旗兵與綠營兵實力不濟,難以阻擋太平軍的進攻,便命令各省舉辦團練,用來幫助朝廷消滅太平軍。太平天國運動
淮軍的建立
在這個背景下下,最初曾國藩回到老家湖南組建了後來名揚天下的「湘軍」,湘軍也成為了能夠與太平軍斡旋的主要軍事力量。1862年,太平軍很快進攻到上海的周邊。在此之前,太平軍曾兩次攻破清軍江南大營,導致在長江流域清朝已經沒有控制能力了,江南一帶的地方土豪們攜帶者大量的資產來到上海避難。清朝軍隊
可是此時清軍節節敗退,毫無抵抗能力,眼看上海告急,這些地方豪紳們知道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」的道理,急忙向還在安慶的曾國藩求救,並且允諾每個月籌集60萬兩白銀充當軍費。曾國藩知道上海是塊「肥肉」,自然想著弟弟曾國奎,便命令曾國奎帶兵去往上海,但是曾國奎為了攻下天京城,不願意去。李鴻章
曾國藩只好派自己的幕僚李鴻章前去上海,李鴻章隨即回到老家合肥招募兵勇,因為之前有其父李文安辦團練的基礎,所以李鴻章組建淮軍相當迅速,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便招募到了九千多人。由於人員混雜,經費有限,所以這九千多號人穿著都是芒鞋短衣,布帕包頭,武器也都是大刀長矛,所以也被上海人嘲笑為「叫花兵」。但是人不可貌相,隨後這支軍隊便接連打了虹橋、北新涇、四江口三場惡戰,將勢頭正猛的太平軍遏制在上海周圍。
那麼就是這樣一支被笑稱為「叫花兵」的淮軍,是戰勝裝備優良的太平軍的?
淮軍戰士出身彪悍之地
最初李鴻章招募兵勇的時候,專門去了合肥西部。因為此地歷來民風彪悍,百姓尚武,各個村鎮、山頭也有修建城寨自保的傳統,尤其是在咸豐年間更是山頭林立。這些「山大王」常年與太平軍、捻軍、清軍作戰,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,可謂是實力強勁。淮軍進入上海
在這些「山大王」之中,尤其是張樹聲的勢力最為龐大,湊巧的是張樹聲的父親與李鴻章之父李文安是老朋友,李文安在老家組建「團練」的時候,張樹聲的父親還是他的老部下。有了這層關係,李鴻章順利地將「山大王」張樹聲招募到自己的麾下。不過戰士彪悍也只是其一。
學習洋人,購買洋槍
有了彪悍的士兵,光靠以前的大刀長矛也沒辦法和太平軍進行抗衡,李鴻章知道淮軍有幾斤幾兩,便想著去找洋人們「取經」。為了能夠見識到洋人的裝備,李鴻章不惜化妝混上英法軍艦,在外國人的軍艦上,他見識到了最為先進的大炮,槍支有多麼厲害。李鴻章也正是從此走上了造槍、造炮的洋務之路。淮軍進入上海
但是戰爭不等人,造槍來不及,李鴻章只好擺脫在廣東辦厘捐的哥哥李瀚章,迅速從香港買了三千支洋槍,組建了自己的洋槍隊。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,這支洋槍隊可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。
李鴻章帶兵也是有一套
早在淮軍剛到上海的時候,居住在徽商會館的淮軍就受到了上海豪紳們的嘲笑,他們認為這樣的一群「土包子」不可能戰勝太平軍,可是李鴻章就滿不在乎,他沉著地對部下說:「主要看看誰會打仗,能否打勝仗」。清朝洋槍隊
在與太平軍戰鬥的第一場戰「虹橋之戰」中,李鴻章就告訴大家:「這場戰鬥不能敗,只能勝,這關係到咱們的能否在上海站得住腳。」在開戰之時,李鴻章搬來椅子,坐在虹橋上親自督戰。但是太平軍的炮火相當猛烈,部下常遇春率領戰士剛沖了上去,便被炮火壓了下來,跑回了橋下,李鴻章見此叫來左右怒斥道:「拿把刀來,把他砍了!」。淮軍
常遇春見到李鴻章大發雷霆,只好硬著頭皮往上沖。這常遇春是最早跟隨李鴻章的部下,也是李鴻章的親信,眾人見到李鴻章連自己的親信部下都要殺,只能死守戰場。最終淮軍終於擊敗了進攻的太平軍。
正是由於在李鴻章的帶領著下,這支「魚龍混雜」的隊伍,被訓練成為一支能打勝仗的「常勝之軍」,戰勝了勢頭正猛的太平軍,最終在曾國藩的湘軍被裁撤之後,淮軍一躍成為清朝的主力部隊。
參考:《清史稿》《李鴻章家族的洋務發家史》等
被稱為「叫花兵」的淮軍為何能夠擊敗太平軍?看看李鴻章都做了啥
在清朝晚期,國家的主力軍隊是滿蒙八旗子弟兵,裝備最為精良,訓練也是較為全面的;其次就是漢軍綠營兵,人數雖然眾多的,但是武器裝備較差;最後就是各地的團練、鄉勇等。1852年,太平天國兵出廣西,進行北伐,但是清廷深感八旗兵與綠營兵實力不濟,難以阻擋太平軍的進攻,便命令各省舉辦團練,用來幫助朝廷消滅太平軍。
太平天國運動
淮軍的建立
在這個背景下下,最初曾國藩回到老家湖南組建了後來名揚天下的「湘軍」,湘軍也成為了能夠與太平軍斡旋的主要軍事力量。1862年,太平軍很快進攻到上海的周邊。在此之前,太平軍曾兩次攻破清軍江南大營,導致在長江流域清朝已經沒有控制能力了,江南一帶的地方土豪們攜帶者大量的資產來到上海避難。
清朝軍隊
可是此時清軍節節敗退,毫無抵抗能力,眼看上海告急,這些地方豪紳們知道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」的道理,急忙向還在安慶的曾國藩求救,並且允諾每個月籌集60萬兩白銀充當軍費。曾國藩知道上海是塊「肥肉」,自然想著弟弟曾國奎,便命令曾國奎帶兵去往上海,但是曾國奎為了攻下天京城,不願意去。
李鴻章
曾國藩只好派自己的幕僚李鴻章前去上海,李鴻章隨即回到老家合肥招募兵勇,因為之前有其父李文安辦團練的基礎,所以李鴻章組建淮軍相當迅速,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便招募到了九千多人。由於人員混雜,經費有限,所以這九千多號人穿著都是芒鞋短衣,布帕包頭,武器也都是大刀長矛,所以也被上海人嘲笑為「叫花兵」。但是人不可貌相,隨後這支軍隊便接連打了虹橋、北新涇、四江口三場惡戰,將勢頭正猛的太平軍遏制在上海周圍。
那麼就是這樣一支被笑稱為「叫花兵」的淮軍,是戰勝裝備優良的太平軍的?
淮軍戰士出身彪悍之地
最初李鴻章招募兵勇的時候,專門去了合肥西部。因為此地歷來民風彪悍,百姓尚武,各個村鎮、山頭也有修建城寨自保的傳統,尤其是在咸豐年間更是山頭林立。這些「山大王」常年與太平軍、捻軍、清軍作戰,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,可謂是實力強勁。
淮軍進入上海
在這些「山大王」之中,尤其是張樹聲的勢力最為龐大,湊巧的是張樹聲的父親與李鴻章之父李文安是老朋友,李文安在老家組建「團練」的時候,張樹聲的父親還是他的老部下。有了這層關係,李鴻章順利地將「山大王」張樹聲招募到自己的麾下。不過戰士彪悍也只是其一。
學習洋人,購買洋槍
有了彪悍的士兵,光靠以前的大刀長矛也沒辦法和太平軍進行抗衡,李鴻章知道淮軍有幾斤幾兩,便想著去找洋人們「取經」。為了能夠見識到洋人的裝備,李鴻章不惜化妝混上英法軍艦,在外國人的軍艦上,他見識到了最為先進的大炮,槍支有多麼厲害。李鴻章也正是從此走上了造槍、造炮的洋務之路。
淮軍進入上海
但是戰爭不等人,造槍來不及,李鴻章只好擺脫在廣東辦厘捐的哥哥李瀚章,迅速從香港買了三千支洋槍,組建了自己的洋槍隊。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,這支洋槍隊可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。
李鴻章帶兵也是有一套
早在淮軍剛到上海的時候,居住在徽商會館的淮軍就受到了上海豪紳們的嘲笑,他們認為這樣的一群「土包子」不可能戰勝太平軍,可是李鴻章就滿不在乎,他沉著地對部下說:「主要看看誰會打仗,能否打勝仗」。
清朝洋槍隊
在與太平軍戰鬥的第一場戰「虹橋之戰」中,李鴻章就告訴大家:「這場戰鬥不能敗,只能勝,這關係到咱們的能否在上海站得住腳。」在開戰之時,李鴻章搬來椅子,坐在虹橋上親自督戰。但是太平軍的炮火相當猛烈,部下常遇春率領戰士剛沖了上去,便被炮火壓了下來,跑回了橋下,李鴻章見此叫來左右怒斥道:「拿把刀來,把他砍了!」。
淮軍
常遇春見到李鴻章大發雷霆,只好硬著頭皮往上沖。這常遇春是最早跟隨李鴻章的部下,也是李鴻章的親信,眾人見到李鴻章連自己的親信部下都要殺,只能死守戰場。最終淮軍終於擊敗了進攻的太平軍。
正是由於在李鴻章的帶領著下,這支「魚龍混雜」的隊伍,被訓練成為一支能打勝仗的「常勝之軍」,戰勝了勢頭正猛的太平軍,最終在曾國藩的湘軍被裁撤之後,淮軍一躍成為清朝的主力部隊。
參考:《清史稿》《李鴻章家族的洋務發家史》等